武学文化 Service
【武学文化】易经与中华武术
日期: 2015-10-17
浏览次数: 301

易经与中华武术

    《易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著名之代表,有“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之美誉,是中华文化史上最古老、也是地位最显要的一部典籍。因年代久远,自然对中华传统文化形成起到了源头活水的作用,几乎对传统文化各个层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首屈一指、不可动摇重要地位,中华传统文化诸多方面都受到它的影响而与之交融会通各种学术思想程度不同地受到了《易示。中华武术从产生的那一刻起,便深受《易经》之影响,特别是对武功修炼家、道佛修仙家的功夫修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派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据可查之武术派别(门派)100余个,拳种300余种,中华武术与武学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而《易经》则是诞生武术概念的最早著述。

    《易经·乾卦》开篇有一句我们耳熟能详之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即是“天体的运行刚健不辍,君子也应自强不息。”这正武术开宗明义之纲领性定位或者说这也正是中华武术文化之“神”所在。“健”,是“刚强”更是“康强”,所以中华武术之神,就是刚健神武,身强体健。

    《易经》中明确地谈到武术的,还《萃卦》中的“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说的是“君子应整治兵器以防不测”这和现代人习武为健身、防身观念非常一致;《巽卦》进退,利武人之贞”中的“武人”是武术家。练武所谓“立天之日阴与阳:立地之日柔与刚;立人之日仁与义”以及对宇宙与人生规律论述,包括八卦概念的确立等等,都中华武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纵观中华武术武学史,《易经》对武术发展之影响随处可见。武术气功正是以阴阳、五行、八卦、太极等原理为指导,以气功修炼为手段,结合武术格斗和套路而形成的一种技艺。此外,从拳术名称上,一眼即可看出,如太极拳、八卦掌等,“太极”、“八卦”均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经》象数基本思想是阴阳论,在武术修炼中极为重要。在武术修炼中不论是内在“气”的打通,还是外在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所谓“阴阳”,不仅指构成宇宙自然之“气”,指表现一切事物现象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两种属性。天地自然之一切都在无穷尽地变化、发展,都在不断地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不是由阴变阳就是由阳变阴。固然这些变化受各种因素制约,但必须遵循某一固定不变之法则。也就是须遵循自然之规律性。《易研究中可知,将阴阳、动静、刚柔套用奇偶之数,运用“--”、“一”阴阳两爻阐述功夫修炼、套路演练和交手对抗刚柔、动静原理,是《易经》哲学思想对武功修炼的指导。例如八卦掌以阴阳为纲纪,并用五行来定位,以确定行走方向以《易经》象数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单换掌、大鹏掌、白猿献果、指天划地、狮子抱球等二十四个动作为单操,作为基本功的练习,也就是一种静功练习性)。各种掌法都以转圈进步为基本练法,暗合着《易经》基础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数变和方位,因而有六十四掌变化,四正四隅转环中华道家武术在长期实践中所发明创造的。《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之理而言,阴阳、动静、刚柔原理是宇宙间最根本法则。人是阴阳结合体,内含宇宙之精,万物之灵,因而是一个与宇宙同构小宇宙,即天大周天,人小周天(人体小宇宙之论)。天属阳、地属阴,人处于天地之间,合天地阴阳之性,融自然五行之中。

    太极拳,其基本拳理是:“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阴阳变化,太极拳功夫基础。只有明白了“静中触动动犹静”、“劲由内换,收便是合,放即是开,开中有合”理,即掌握了“阴阳不测”之功,才能达到“因敌变化亦神奇”。

    再如通背拳,也是在《易经》象数阴阳理论指导下创建通背既是拳名又是锻炼法则,意指练习中力通于背,也是说通背拳是通过六种站桩方法打通人体前胸后背任脉和督脉。

    传统武术主要用《易经》象数总结内功修炼经验,被誉为“丹经之祖”的《易经参同契》引《易·论内丹。修炼家在描述人体内气变化过程时,引入象数观念。《参同契》首先以乾、坎、离、坤四卦作为基本概念,“乾刚坤柔、配合相包。阳禀阴受,雄雌相须。偕以造化,精气乃舒。坎离冠首,光耀垂敷,玄冥难测”。

    中华传统武术习惯有分为“内家”和“外家”。内家中代表拳为太极、八卦、形意,无一不与阴阳相关。拳理中动静、开合、虚实、现藏,也皆根据阴阳学说而来。所以无论何种拳术,都是以强身健体为第一要义,也就是说要维持体内阴阳平衡。无论是家拳,还是家拳,都强调“气沉丹田”或“外练身法步,内练精气神”,“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惟有如此,才能做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易经》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最瑰丽之文著,更是中华文化取之不尽的宝藏,中华武术之源头。但是,即使是创立武当奇功的张三丰,也只是根据《易经》和《道德经》之精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而太极、八卦、形意等等,也均是取《易经》之意或取其部分卦形,结合身、步、手、形、念等创建,因而完整体现《易经》六十四卦之卦意而创立之功夫,一直是中华武术一大“空缺”。

    好在这一“空缺”,如今已由易形自然功弥补。易形自然功六十四式,乃完全根据《易经》卦意创立之功夫,在中华武术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为在易形自然功正式亮相之前,中华武术几千年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各大门派、拳种之正史记载,还是武林野史、武侠小说等等所有与武术相关之传、论、著、述,都从未提及某功夫、拳种为根据《易经》六十四卦之卦意所创立,因而易形自然功六十四式一经公开,立刻便引起武术界人士之极大关注,也就理所当然了。

    易经》是古代先哲通天地阴阻造化,契宇宙之玄机、操性命之柄,与宇宙同体修复自然哲理。易形自然功根据《易经》阴阳之理创立,融自然五行于功夫之中,体现易理包容天下之胸怀。易形自然功创立者6岁习文,8岁读《书》,12岁学《易》,少时曾遇武林异人,后为求学武功而游历天下,受乡隐点悟,于18岁时研《易》理而创功,立时六年粗成,经二十余年始定。故而易形自然功不仅是中华武术最新功夫类别,更是独树其帜之“易理功夫”。

    中华武术经历数千年衍化发展,已经形成特殊的武学文化体系。今天,在全国上下大力提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大好时代,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且特殊组成部分之中华武学文化,正是需要所有武术、武学人士共同融合,共同携力,抛弃门派观念,以包容天下之胸怀共同创造中华武术辉煌的时代。而以《易经》六十四卦卦意创立之易形自然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公开推出,不仅弥补了中华武术没有完全体现《易经》完整卦意功夫之空白,同时更是《易经》与中华武术关系之最好注释,同样也是中华武术即将“重振雄风”之最佳说明!

    天下武功出《易经》,中华武林一家亲!


Copyright ©2015-2025 苏州易元佰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大角
电话:15810250983 
邮编:33052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