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 Solutions

【门派拳种】天津塘沽海下弹腿

日期: 2017-05-24
浏览次数: 183

 

海下弹腿是弹腿门派的一个流系。弹腿门源于五代后周昆仑大师,战乱所逼,在山东临清龙潭寺(今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龙潭寺),削发为僧的昆仑大师,真实姓名已无从查考,他身怀武功,擅长医道,在龙潭寺立门授徒,研练出一门偏重腿功的武技,并借用发源地龙潭寺的潭字命名潭腿门。创编出十路腿法为谭腿门的基础功拳法,另有其它拳术和器械套路,古训道;“昆仑大师正宗传,留下谭腿十路拳,一路顺步单鞭式,二路十字起蹦弹,三路盖马三锤式,四路斜踢撑抹栏,五路栽捶分架打,六路勾劈各单展,七路掖掌势双看,八路转环跺子脚,九路捧锁阴阳掌,十路飞身箭步弹”十路谭腿讲究的是弹腿不过膝,踢的是寸腿,骑马步为桩。

昆仑大师晚年将谭腿门武艺传之我国西北地区,因为练习者多为清真教,故又称教门弹腿。当时在练法上有所变动,属中盘腿法,踢腿以裆齐,骑马步为桩,一区别于谭腿的练法,二是取其发腿弹射之意故起名为弹腿门,弹腿门武艺流传较广。但是这段传承的谱系历史没有详细的记载,直至到了清乾隆十六年1751),大楮村回族拳师“救师得艺”才又将弹腿门武术重新续上这一古老拳种的谱系上。

在承德新修《平泉县体育志》记载,沧州弹腿皆源于沧县大褚村拳师回万良所传,这早已成为武术界公认。《平泉县体育志》是这样记载的,一日,一奉天镖师人称戴七套(因其力大,曾与七匹骡马角力而得名)者归家途中病倒于三十家子村。回万良闻讯将同是回族的戴七套接至家中,请医悉心调治。戴病愈后为报恩德传授弹腿门等武艺三载。回万良日夜精研,武技精进,名扬平泉。回万良落居处二道河子小回庄,至今仍有弹腿门传人。

回万良将一身武艺传给其孙回小辫,回小辫返原籍大褚村传艺于村中的把式六爷等人,把式六爷在沧州一带广收门徒,将弹腿门技艺推广开来。将其弹腿门武艺传给回庆云,回庆云传给儿子回树和、回树山及张姓、翁姓汉民中。至此教门弹腿不外传的历史已结束。现大褚村之弹腿已传播至河北、沧州、京、津及承德等地,自此,弹腿在沧州落地生根。他们所练的弹腿出式为“汤瓶”式,以十趟弹腿为基础拳路,踢腿以裆齐,骑马步为桩,以十八趟砸拳为此拳术之精华,十八趟砸拳又分上六趟、中六趟、下六趟另有其他的拳种和器械等。教门弹腿拳谱如下:头路冲扫似扁担,二路十字巧拉钻,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撑划步要偏,五路架打等来意,六路进取左右连,七路盖抹七星式,八路捧锁跺转环,九路分心掏心腿。

海下弹腿这一支派所练的拳术、器械,硬功气功、点穴及内外兼修内容和拳法理论,祖谱秘籍等是弹腿门第六代传人翁浩轩,家族排行十三,人称翁十三先生传承下来的的,可以说是海下弹腿拳的始祖了。八十岁时收宋子信为关门徒弟,将毕生武艺传给了宋子信。上世纪初沧州武师宋子信先生由于生活所迫来津谋生,先是在天津金钢桥一带立场授徒,解放后在天津塘沽于家堡永安胡同3号孙家老宅成立了《弹腿门把式场》教授弹腿门武艺,为海下弹腿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流经京、津、冀九河下梢——天津海河入海口的塘沽地区,素称天津海下。“海下弹腿”因地得名。海下弹腿发展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五代传人近2000多弟子。海下弹腿拳”是中华武术的一个缩影,根植于民间传统武术文化之中,是古老中华武术的重要遗存。海下弹腿拳的发展将有效带动和大力促进整个传统武术的弘扬和振兴。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和教习方式,在滨海武术中实属罕见。弘扬、传承海下弹腿拳,不仅对丰富和完善滨海武术,乃至对整个中华武术文化的丰富和完善,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Copyright ©2015-2025 苏州易元佰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大角
电话:15810250983 
邮编:33052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