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 Solutions

【门派拳种】五行通臂拳

日期: 2015-11-26
浏览次数: 822


   五行通臂拳,刚柔相济,浑厚自然,潇洒舒展,速度敏捷,质朴无华,是以单操、散手技击为主要练功方法,内外双修的中华传统武术优秀拳种,在中国武坛上久负盛名。通臂拳动作打法独特,攻防合理,以搏击实战著称,是中华武术中最具实战拳种之一。同时,通臂拳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为依据,它强调松柔灵活,要求全身整体运动,锻炼人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通过练习可达到疏通全身经络,平衡阴阳,强身健体,祛病养生的作用。功行久之,既能防身自卫,又能强身健体,祛病养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名拳,乃中华武林之瑰宝

    张策,字秀林,直隶香河县马神庙村人(今属天津市武清区),生于1866年,卒于1934年10月8日,享年68岁。张策自幼习练家传戳脚、二郎拳、黑虎拳等拳术,后遇游僧金陵笑和尚,学得五猴通臂拳。十二岁那年,因家庭内部原因,离家进京,拜杨式太极拳传人杨健侯习练杨式太极拳十余载,同时又拜祁信弟子陈庆习练通臂拳。张策壮年后又得“祁家门”传人王占春(京南良乡北黄新庄人)授通臂拳,王占春大张策十几岁,因都是陈庆的徒弟,感情深厚,故平日只以师兄弟相称,王、张二人相互切磋九载。王占春去世后,张策巧遇一韩姓老道,受韩道长指点练功。至此,张策师承众家之长,尽得武术奥妙,通臂拳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地,成为既精通臂、又善太极的武术大家,因张策经常穿每只二十几斤重的铁鞋练功,故被武术界誉为“臂圣”、“铁鞋”。1934 年10月11日北平《民声报》刊载署名伊谁的报道:

通臂专家张秀林之逝世

于生前曾遇奇人韩老道,其仙侠之流欤?

    [本报特讯]通臂拳专家张策之秀林,香河县人,精于技击,初有声于燕赵之间,壮年曾从拳术名家杨健侯习太极拳,与现任北平国术馆馆长许禹生为师兄弟,张策北出关外,南至齐鲁等处。踪迹所至,声誉大振,晚年曾于沈阳,北平等处,设馆授徒。以是桃李半天下,门人弟子散走四方,论者于张之技艺,均多表示钦佩。盖张之通臂拳,以至登峰造极之境,遂国术界人亦多叹为不及也。年前张曾应首都国术界之聘,赴京教授拳术,未及返旧京。在首都时,与名拳家吴鉴泉及褚民谊等相处甚得,至是张复闻名于大江南北矣。

    今秋张因腹泻卧病锦什坊街双栅栏寓所,延医诊治,未见效果,日前病突加剧,遂于八日逝世。国术界中人,无不为之悲。张有子二人,长子殿英,现亦任拳术教习焉。张宅于昨日接三,其弟子及国术家往吊者,达四百余人。闻张生前能以手击人,当者无不披靡,直仆十数丈之外。其徒张翰臣在津设立国术通臂研究社,著有《通臂拳浅释》一书,于“源流浅叙”章中,于张之事迹颇有述及,原文略谓:“通臂拳为武当宗派,当初属于家传,知者甚鲜,且历代相传,口授为多,故发明于何代何人,无可稽考,于有清中叶,有王占春先生,河北良乡县北黄新庄人,幼而好学,初拜旧都白云观一道长为师,道长盖通臂专家也,旋道长又引王先生至西上某寺,又谒一道长,谓先生曰,此汝师叔,我因事远游,不克教汝,居此与汝师叔学艺可耳。十八寒暑,艺乃大进,通臂之妙豁然贯通,而今人所不及者,身体处处练到,眼中可容指乱搅,若无事焉,脉络能通能闭,胸腹能合能开,肩能伸能缩,伸者长一半,缩者使之无,动力者千斤之力不能移其身,灵巧处,夜中燃香于炉,以枪刺去,火灭香不倒,非炉火纯青者,曷克臻此。道长年龄不可考,据山中老人云姓韩,人皆称韩老道。张秀林先生与王先生为挚友,先从杨氏学太极拳二十余年,又从王先生研究通臂,磋磨九载,深的王先生三味,平日以师兄弟称,王先生卒于清末,殁后两年,旧都有韩君者,晤王先生一面,韩不知其已亡故也,几张先生闻信,急访韩君,韩君始悉王先生去世已久,相顾惊讶,咨嗟不止”云云。又张享年六十八岁云。(写真即张先生生前小影)

    张策与孙禄堂、吴鉴泉、褚民宜、许禹生、纪子修等武术大家交往密切,尤与孙禄堂感情更好,张策虽技艺过人,但对他们总是象对待兄长一样相待,得到武术界同仁的赞许和敬重。张策曾于1928年被张作霖请到沈阳做保镖,并教其两个儿子张学明、张学思习通臂拳,1928年皇姑屯事件张作霖死后,张策便到奉天国术馆任副馆长,1931年9·18事变后回到北平,在北平国术馆任教。1933年夏,中央国术馆在南京筹备第二届国术考,主办者诚邀张策赴南京任副总裁判长,张策到任并于考试后即留中央国术馆任教。张策门人弟子半天下,有韩占鳌、周景海、周学伊、张殿华、康文盛、智化和尚、刘子和、张公干、李祥云、刘树义、鲁书轩、鲍雍仕、李兰亭、刘燕伯、强云门、吴图南、李万春、张以谦、马熙春、董秀生、符懋坤等数十人。现台湾省永和市中华通臂拳协会,为张策弟子河北省香河县康文盛之子康国良的门人洪涂生所创立。张策一生博采众家之长,吸收了前人的优秀成果,把太极拳融于通臂之中,创编了“通臂太极拳”,使自己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随心所欲了艺术境地,高深不可测,是通臂武术史上距今最近的一座无人可以跨越的高峰。著名武术家吴图南在他的《国术概论》中称赞到:“光绪初,有张策者,字秀林,直隶香河人也,精通各家拳法,为人慷慨好义,性谦和,闻陈之名而往受业。未几,陈卒,复从师兄王占春游,切磋琢磨,历时九载,而技始成。山、陕、燕、赵之地,未有出其右者,其平生以刀法最精。四方有名士,每与之较者,刀必落地。而人与谈技击,辄以不会应之,从未见有得色也。后居北京,授徒颇多,如韩占鳌,周景海,强云门,王仲猷。著者于民国二十二年夏始遇先生于首都,畅谈刀法之理,妙不可言,恨相见之晚也。于是由吴鉴泉介绍,而拜先生之门。只因时间仓促,仅学刀法之应用,未暇及于拳、剑、枪。至今忆及之,未尝不五中怅然也!”。

张策打破封闭保守、秘不示人的门户之规,广招徒弟,传播技艺,德高望重,被誉为“臂圣”、“铁鞋”,不愧为武林一代宗师。

张喆字既明,通臂拳一代宗师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马神庙村(现天津市武清区下伍旗镇)。与中国近代武术家,有臂圣之称的东方大侠张策(字秀林)同宗,二人为堂兄弟。张策长于张喆27岁,两家住地仅一墙之隔,张喆武功始于家传,且本人甚好习武。张策成名后回到家乡,常于夜深人静时练功,张喆即于房顶窥之,初张策佯不知,久之觉其心定意坚,呼之前始传通臂拳术。由于张喆武功有家传,且本人悟性颇高,故功夫进步极快,加之张策倾心教授,张喆的通臂拳功夫已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之势。虽张策长于张喆,且教授张喆拳艺,但因两人辈分关系,且张喆武功有家传,故不以师徒相称,在家族与武术界均称兄弟。后张喆又受名师指点传授拳术。1934年张喆离开家乡到天津开设武馆,凭借一身绝学在津门武术界赢得一席之地,兼在北京协助张策教授通臂拳。


Copyright ©2015-2025 苏州易元佰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大角
电话:15810250983 
邮编:33052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