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文化 Service

【百家观点】中华传统武术的良性发展

日期: 2020-06-29
浏览次数: 63

中华传统武术的良性发展

 

    说到传统武术,不用再多作解释,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知道”是一回事,“了解”又是另一回事。所以知道传统武术,并不一定就了解传统武术。

    首先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传统武术,只是一种已经约定俗成的对中华武文化体系的一个习惯性称谓,“武”文化在古代原本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术”只是武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阶层,甚至可以说是初级阶层,只不过由于“术”是处于初级阶层而容易为大众所认知,故而渐渐形成以“武术”为特有名称的文化代言词汇。所以当我们谈到“武术”或“传统武术”的时候,其所包含的意思并不仅仅只是“术”,往往还是武文化体系的代称,只不过是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武文化体系的全貌而已。

    为便于大家理解,我们也不妨按约定俗成的称谓,且将武文化体系随众称为“传统武术”吧。

    在表明观点之前,我想首先是端正对“武术”的表述。现在大家习惯把武术表述为“中国武术”或“中国传统武术”,其实这是不太准确的,真正对传统武术的端正表述,应该是“中华武术”或“中华传统武术”,因为“中华”和“中国”在对文化的表述上,还是有所区别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辞海》和《现代汉语辞典》中找到答案。

    《辞海》的表述是:我国古时多就黄河流域建国、建都,因此称其曰中华。中者,居四方之中也;华者,具有文化之民族,服装华美者也。其后,疆域日广,凡其所属,皆称中华,亦称中国。后来,中华逐渐成为我国的称号。

    《现代汉语词典》的表述是: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中华民族经过不断扩大,“中华”也就借指“中国”了。在悠悠的历史中,“中华”历经不断发展,屹立于世界之林,成为今天举足轻重的国家之一,传承着具有悠久历史而又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

    可见,“中华”是我们民族的元称,而“中国”开始只是“中华”的附称,只是后来成了习惯性名称而已。但是从文化的角度,应该端正地以“中华”相称,如中华民族、中华传统、中华文化等,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其端正的说法应该是“中华传统武文化”,随众说法是“中华传统武术”。

    中华传统武术,是通过数千年的武化流传,已经形成的系统化的“中华武文化体系”的习惯性称法。习武,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御敌人。习武,是人类文明的导向和保障。中华民族是具有尚武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保障了中华民族得以成为世界惟一延续而没被中断过的文明古国。中华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甚至一度成为维系国体的重要因素。

    中华传统武术的历史,从其源头说起,应该基本上与人类诞生同步。因为人类从诞生在地球上的那一刻起,就面临着与天地自然、凶禽野兽搏斗以求生存的危机,而正是在这种危机之下,产生了各种以保护自己、制止侵害为目的的“动作”,这些“动作”由刚开始时的本能反应到逐步形成规范性“技能”,直至形成了有技术要求的“术”,“武术”的雏形在远古时代的中华民族人群中就已经形成了。到了黄帝、炎帝、蚩尤时代,“武术”已经形成系统化,并被广泛地运用于战争中两军对垒的战场,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不过一直到春秋时代,由于侠士剑客的兴起,“武术”才开始有了分门别派。所以中华传统武术的门、派、种类之分,始自春秋时代。

    武术在中华历史发展历程中,一直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武术往往在战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人类社会进入热兵器时代,武术的作用开始减弱,但是,无论枪炮器械发展到什么程度,武术依然有着它不可被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在今天几近断绝,能够真正了解并明确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内在核心含义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倡唤醒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这应该说是身为国家元首的习近平主席,也已经意识到濒临丧失的尚武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

    所以,勿庸讳言,目前的中国社会,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于尚武精神的理解,依然存在严重的偏差,甚至对于中华传统武术的“定义”,也都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因为当所有人都把着重点放在“武术”上的时候,就会将对“武”的理解局限于其“术”,从而将“武术”的表面化概念混同于整体的“中华武文化”概念。因为事实上,尽管我们一直在谈论“武术”,但是“武术”仅仅只是中华武学体系的最基本因素,是最直观也最容易“理解”的层面。因而,人们往往便只看到“中华武文化体系”中的“术”,却并不清楚甚至根本就不明白,组成整体中华武文化体系的,术只是最低层次、最低级别的组成部分,完整的组成体系由低及高应该是:武术、武学、武德、武魂、武道。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武术大师”满天飞,但是“武学大家”却凤毛麟角,“武德宗师”难得一见,“武魂圣师”天下难寻,“武道至尊”则更是绝无形迹了。

    今天的中华武术界,绝大多数人,几乎都只是游离在武文化体系的最低端“武术”的层面,所以才会有一个几乎是“共识”的心理,认为武即是打,谁能打谁的功夫就高,谁能打谁就是真功夫。因此在武林界,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争端,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比武”,也才会有各种种样的门户之见,同样也才会出现各种理由的自夸与互贬。仅存在于“术”这一层面上的习武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武功最好,天下第一,其他所有的门派、拳种,功夫都是次品,都不如自己,惟有自己的武功才独霸天下,无人能敌。所以,才会出现诸多“江湖恩怨”,互相贬低,互相抵毁,从而也让一些心术不正、丑陋无状之徒有机可乘,对整体中华传统武术进行污毁,而且这种污毁还得到一些社会无知之徒的叫好追捧。这种怪异的结果,我想所有武林人士都该好好反思一下,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中华武林能够互相尊重,互相亲和,互相取长补短,共同以平等、德义之心共同维护“传统武术”,还会有谁敢那样张狂地“挑战”传统武术呢?

    此外,也正是由于武林自身存在着这些问题,过多地局限于对“术”的认识之上,因而才会让一些投机者钻了空子,为一己之私名私利虚张声势,极尽夸张,而正是这种乱象,才落人口实,令中华传统武术蒙羞。

    所以,中华传统武文化要想获得真正的振兴,就必须做好正本清源的工作。

    然而,要做好正本清源,其难度还是非常之大,因为首先必须做到几件事情。

    其一,是从政府层面能够对中华民族传统武文化进行明确的定义。

    政府层面对传统武文化的明确定义,有助于“武术”发展方向的明确性。在一份政府发布的指导政策中,出现了“太极、武术”这样的表述,将太极剥离于“武术”之外,这势必会造成对武术定义的混乱。

    其二,中华传统武术需要有自强精神

    中华尚武精神的核心价值就是自强不息,我个人以为中华武术的发展、振兴,不应该总希望得到某种“认可”,而首先需要自身认可,并通过自身的认可与自强让他人不得不认可。从某些层面上讲,武术一直在试图申请进入奥运会,而且已经做出了多年、多届的努力。2015928日,2020年东京奥运会组委会再次拒绝了武术入奥,也再次宣布最新一次的入奥申请被拒绝。如果说能进入奥运会是一种被肯定被认可,那么被拒绝则是一种期望的尴尬。中华武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特殊文化体系,不仅是中国,同时也是世界的重要文化组成体系之一,因此,中华武术为什么不能自身强大起来,用自身真正意义的传统武术国际综合型比赛向世界证明自己,何必一定要向奥运会里挤呢?我相信当我们自己的国际综合型武术运动会如火如荼的时候,只怕奥委会会主动邀请我们的武术进入奥运会吧。所以自强然后才会服人,中华武术现在还缺少这种精神。

    其三,武林人士应坚守武林精神和“江湖道义”

    由于社会纷繁,诱惑重重,尤其是在人们普遍价值观出现严重偏差的今天,以仁、义、礼、信、德立世的武林人士,绝大多数依然坚守着传统的武林精神和“江湖道义”,然而也有极少部分经不住诱惑,坠入自私、贪婪、恶俗之中,为一己之私背信弃义,将传承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武德抛弃,甚至为谋取私利无所不用其极。虽然这类人只是极少数,但是所谓一颗鼠糞坏了一锅粥,因为这些人为了名利之私显得非常活跃,故而影响很大也很坏,从而导致传统武术倍受质疑,令整体武林为之蒙羞。

    其四,武林人士应精诚团结互相取长补短

    如前所言,由于诸多习武者的意识层面还仅限于“术”的级别,因而为证明自己的“术”冠天下,常常诋毁他人,造成武林界许多不和谐。为了传统武术的振兴与良性发展,武林人士需要提高认识,精诚团结。武林是一个大家族,每一门派、拳种乃至拳类都是这个家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位习武之人都是这个家族中的一员,所以维护中华传统武术荣誉就是维护武林人自己的家族荣誉。而每一门功夫都有自己的特点,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存在哪一种功夫强于另一种功夫或弱于另一种功夫,所有的门派、拳种、拳类都是平等的,只不过是大家的技艺不同而已。所以如果互相能够友好对待,取长补短,才是中华传统武术之幸,中华传统武文化之幸。

    其五,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武林人士要义字当先共谋发展

    从国家政策层面,对武术的扶持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的,传统武术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乱象丛生的局面。一些习惯钻政策空子的投机者也同样看到了这一机遇,因而蜂拥而上挤入“武术”之中,试图通过自己的小聪明从武林获利,以满足个人的投机私欲。因而目前的武林,出现了相当一部分“搅局者”,尽管他们对武林一无所知,但是却看到了武术事业的巨大“商机”,故而不择手段钻进武林中来,用他们习惯的手段,甚至以一些虚名妄利引诱武林人士,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武林人士被其蒙蔽,很可能对整个传统武术的发展将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对此,武林人士需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表象或者一些花招所迷惑,行大义而除大弊,团结一致,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共谋发展。

    那么,中华传统武术如何才能良性发展呢?

    首先,是中华传统武术各门派、拳种应该放弃门户之见。我们都知道,中华传统武术一直以来门户之见十分严重,一种“民族特色”导致的各门派、拳种之间互相“不服”,甚至互相诋毁,一些武林人士总想用贬低其他门派而抬高自己的门派,习惯性地把自己的功夫看作“天下第一”,这种思想导致武术门派、拳种之间的明争暗斗。而这种明争暗斗,是以恶性互损为基础的,所以极为不利于传统武术的发展。如果说在冷兵器时代这么做是为了彰显自己而求生存,那么在今天,人类社会已经高度发达的时代,这种做法已经完全不适应社会需求,因而只有放弃门户之见,互相融合,取长补短,才有利于武术的良性发展。

    其次,是各门派、拳种应该互相提升包容性。由于传统习惯的原因,导致有些传统武术门派、拳种之间还存在互相排斥的现象,还保留着许多“密不外传”的门派规距,因而大大约束了传统武术的发展。所以只有每个传统武术门派、拳种都能放开胸怀,敞开大门,互相包容,互通优长,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本门派、拳种的发展,也更有利于中华传统武术的整体良性发展。

    第三,是传统武术人的自尊。这个时代是一个唯利是图的时代,一些唯利是图之徒因为看到武术的有利可图,因而常常假借武术之名,为自己博取名利,而部分武术人因为不明真相,被其所发放的毫无意义的各种“奖项”所吸引,参加他们所举办的各类“武术比赛”,被他们所利用。这种现象目前是普遍存在的,举办活动者往往以提供免费吃住、为武术人士作宣传、推介为诱惑,利用少部分武术人存在的“占便宜”心理,却在不知不觉是失去了武林人士应有的自尊,被不屑之徒所利用,使传统武术以及武林人士成为他们谋取名利的工具。所以武林人士应学会判断,不要被各种假象所迷惑,以免使“中华传统武术”蒙羞。

    第四,是武林人士要团结一致。虽然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导致武林门派、拳种之间存在种种异见,不过这些异见已经不适合时代的特征。我们都知道,真正的武林人士大多是正直、纯正、执着的“武士”,但是因为存在这些异见,往往就会被一些心怀鬼胎的奸诈之徒利用,从而无端地生出许多门派、拳种间的矛盾。所以今天的武林人士,应该团结一致,放下互相之间的成见,减少被一些不屑之徒钻空子的机会,使武林成为一个互敬互重、互助互融的大家族,才会真正有利于传统武术的良性发展,也会让那些心有邪念的人不敢再“挑战武林”,维护中华传统武术的声誉与尊严,这是所有中华传统武术人士共同的责任。

    第五,有传承与创新并举的胸怀。传统武术经历过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新的武术门派、拳种诞生,所以传承优秀的传统是传统武术发展的坚实基础,而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创新,也是传统武术良性发展的动力。因而武林人士要有传承与创新并举的胸怀,而不能因有传承而否定创新,让武术也能够百花齐放。

    第六,多形态并存,相互肯定而不是相互否定。一直以来,人们对“武术”的误解总以为武术就是“打打杀杀”,谁“能打”谁才是“真功夫”。而事实上,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打术”,真正的武术包含健身、养生、康复、防护、格斗、搏杀、避战、演艺等多种技能,“打术”仅是其中的格斗与搏杀的体现,如果仅仅强调“打术”而忽略甚至否定其他技能,则是对武术的一种严重的偏见。当然,不容否认的是,武术的“打术”在相当长的冷兵器历史时期,曾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处于今天这样的时代,“打术”的作用已经逐渐淡化,更多的是体现传统武术的健身、养生、康复、防护功能,因而传统武术的良性发展,应该是多形态并存,互相肯定,互相促进,从而构成良性发展氛围,才会更有利于传统武术的发展。

    第七、共同搭建传统武术发展平台。目前,中华传统武术发展可以说是参差不齐,只有少数几个门派、拳种发展状态非常强劲,相当一部分状况平平,还有一部分状态并不太好。所以为了中华传统武术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会获得良好的发展,需要传统武术人士团结起来,共同搭建一座为所有武林人士所共有的公平、公正、平等的发展平台,互帮互助,互通有无,用公德心与公益心实现传统武术的平衡发展。

    第八、用传统武术自身的“强大”推动“政策”的真正落实。勿庸讳言,中华传统武术处于一个极好的发展时期,但是由于“武林”这一特殊的文化群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和了解的,因而即使是那些制定“政策”者心怀良好愿望,但是由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那些主导“政策”的人往往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恰恰成了阻碍传统武术良性发展的绊脚石,虽然他们嘴里大呼要发展传统武术,但是他们的行为却往往压制了传统武术的发展,尤其是民间传统武术的发展。因而,针对这种矛盾的现状,传统武术人更要团结起来,充分运用各种“合法”的方式方法,不断地强大自己,逐渐通过自身的功夫展示与武术文化传播,击碎所有阻碍传统武术发展的绊脚石,让中华传统武术的良性发展能够畅通无阻。

    因而,希望所有武林人士,都不要仅仅沉湎于对“武术大师”的追求,而要力争成为“武学大家”,努力成就“武德宗师”,将目标朝向“武魂圣师”和“武道至尊”,以最高要求磨练自己。只有这样,传统武术才会掀起一股清风,中华传统武文化体系才能得以真正的良性发展。

    我期待将来有一天,在中华武林界,能够多一些“武学大家”,能够出现令人信服的“武德宗师”,令人仰慕的“武魂圣师”,令人崇敬的“武道至尊”。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武术要获得真正的良性发展,就需要在正名、正性、正气、正义、正形、正心、正念、正德、正道上做好自己,所有武林人士抛弃私心,互相融合,心怀整个武林的理念,共建传统武术共享平台,拒绝虚名,杜绝诱惑,只有这样,中华传统武术才会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传统武文化的振兴,机遇难得,任重道远。愿全体武林人士摒弃门户之见,共同携手,同心同力推动中华传统武术、武学、武德、武魂、武道的全方位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中华尚武精神!

    最后,希望全体武林人士团结起来,抵制一切歪风邪气,树武林正气,显武侠风范,“中华真功夫”系列项目将与所有武林人士一道,共同为弘扬中华传统武术及传统武术文化而努力。

    “中华真功夫”系列项目组所有成员,将为此而倾尽全力!

 


Copyright ©2015-2025 苏州易元佰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大角
电话:15810250983 
邮编:330520
关注我们